我院新闻
DB真人:全球财经连线|中办国办发文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行业影响几何?
发布时间:2023-11-17

视频加载中...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施诗上海报道

全球财经连线|中办国办发文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行业影响几何?

中办国办发文 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据新华社5月21日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不断完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清晰明确,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服务监管等机制不断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全体老年人。相关解读,我们来连线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杨帆。

《意见》主要提出五项制度安排

《全球财经连线》:《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对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了怎样的制度安排?

杨帆:这个意见主要做出了五方面的内容安排。

第一,制定了一份全国统一的《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第二,对于一些弱势老年人,包括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老年人,要求提供精准的服务和主动响应的机制。

第三,通过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来完善基本养老服务的保障机制,包括推动建立一个保险、福利、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以及确定困难、失能老年人的护理补贴和补贴标准,地方政府要建立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db彩票。

第四,要通过城市规划、城市更新还有公办养老机构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国有经济助力等方式来提高我们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

第五,强调通过发展社区嵌入式、枢纽式的养老服务设施,赋能家庭非正式照护者等措施,来提升我们国家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的水平。

明确养老服务基本内容及各主体责任

《全球财经连线》:制定《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下称《清单》)有什么意义?

杨帆:首先我们要知道基本养老服务指的是什么,它指的是由国家直接提供或者通过一定方式引导社会或市场力量来向老年人提供的一些基础性、普惠性和兜底性的养老服务。这三个特征非常重要的。

那么清单的意义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它保障了基本的社会公平。当前我们国家在养老服务的供给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有一些弱势老年人,包括独居、空巢、留守、失能等类型的老年人,他们的养老服务供给还面临一定的短板。还有像军烈属、遗属、老年退役军人等,都需要国家来引导或直接提供基本性的养老保障。DB彩票

第二,16个具体的项目规定了养老服务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这三大板块下的(具体)内容。

第三方面的意义,是它明确了国家的责任。基于明确国家对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的责任,它就明确了国家、市场、社会和家庭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角色。之前我们也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国家要提供基本的养老服务,但具体什么是基本(养老服务),落到实处仍有不明。(而)我们通过这样一个清单就比较明晰地确立了各个主体在养老服务供给当中的责任。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

《意见》提出落实发展养老服务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因地制宜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如何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这对养老行业意味着什么?我们来听听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副院长胡湛的解读。

以最高级别的政策引领养老行业发展

胡湛:这次的《意见》和《清单》出台,明确地把养老服务分两部分:基本养老服务和非基本(养老服务)。这两块都强调了市场的作用,非基本的主要由市场提供,基本的虽然是(由)国家直接提供,但也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支持相关主体和市场提供。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实际上给了市场和养老行业发展一个最高级别的政策框架引领。而且,在目前更大的“依法治国”框架下,这次(政策)出台意味着养老行业可以在“依法治国”的框架下去“依法完善养老”或者“依法应对老龄化”,我想可以把它视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养老领域的里程碑。

推动行业识别真正的焦点人群

胡湛:另外,这一次(我们)注意到有两个特别突出的点。第一,它明确了养老服务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安全的这一主线。但同时它又突出了对高龄和失能老人的照护,体现了重点。尤其目前来讲,中国(即将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高龄化的快速抬升,在"十四五"结束的时候会非常明显。《意见》对高龄和失能老人的突出就是推动行业识别真正的焦点人群。要能够优先识别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无人照顾的弱势老人以及计划生育家庭的特殊老人,这是一个重要的基本诉求。

而且,这一次的意见也为养老行业开了一个新窗口,要求对65岁以上老人都开展能力评估。这对行业来讲实际上提前把(他们的)养老意愿识别和培育起来。因为这是呼应主动式健康管理,(对)未来的养老要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按照民政部的解答,就是指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这么一来,相当于政策已经为行业怎么找准焦点、行业怎么介入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和基础。当然这需要一定时间积累来完成,我想这也是为了明确怎么更精准地(进行)养老服务发展和老龄社会治理。

发展养老金融对应对人口老龄化有重要意义

5月21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在“2023年清华五道口金融论坛”表示,在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下,我国养老金体系面临着替代率下行压力,养老金体系存在结构性失衡等问题。发展养老金融,对提升老年人群福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评价我国养老金融的发展?个人养老金有哪些痛点难点?如何提升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吸引力? 一起来听听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的分析。

应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改革创新

董登新: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处在试点阶段,在三十六个地区和城市推行。其中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而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广与发展。

第一个是关于税收优惠的问题。目前缴个税资格的劳工人数大约是六千万到七千万人,而实际劳工人数是七个亿。这意味着将来这个制度一旦普及,有很多人是没有资格享受个税优惠的。因此我们需要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改革创新,在目前已经推出的税前缴费模式的基础上,可能还有必要同时推行另外一种税后缴费的模式。如果这两种税优模式同时存在,将极大地吸引没有资格参加个税缴纳的人(群),(让其)也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的待遇。

个人养老金产品研发需进一步创新

董登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个人养老金产品的研发需要进一步创新。在监管层的筛选和监督之下,如果有种类越多、品种越丰富的个人养老金产品提供给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所有人选择,可能会有更好的长期投资收益率。而这也是我们的投资者非常担心的(一点),(鉴于)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封闭期可能长达二三十年乃至四十年,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稳进的长期平均收益率,那么很难吸引到广大的家庭和个人来参与个人养老金的缴费。因此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普及与推广,应该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来进一步完善。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责任编辑:和佳

记者:郝佳琪

制作:李群

拍摄:实习生焦宇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张然

海外运营编辑:唐双艳 吴婉婕

海外项目经理:庄欢

海外商务合作: 黄子豪

全球财经连线|中办国办发文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对行业影响几何?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DB真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DB真人 DB真人 DB真人
[返回上级]